1、長時間持續暴雨,池塘水位上升,造成水體分層,連續光照不足,底部缺氧加劇,應及時開啟增氧設備,適當延長增氧時間,電力設施損壞或停電地區,夜間應投施過碳酸鈉等顆粒型緩釋化學增氧劑。
2、水災后,大量有機質進入水體,水產動物應激反應大,隨著高溫季節的到來,極易發生爆發性出血病、爛鰓病、腸炎病、蠕蟲和纖毛類疾病等細菌性和寄生蟲性疾病,魚類精養池應及時選用針對蠕蟲和纖毛類寄生蟲藥物進行驅殺,隔日選用二氧化氯、戊二醛、苯扎溴銨等進行消毒。
3、蝦蟹池水災后水質極易惡化,應先用有機酸進行解毒,隔日用氧化型底改如過硫酸氫鉀等底質改良劑改底,以后定期使用芽孢桿菌、乳酸菌、光合細菌、EM菌等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,改善池塘水質和底部生態環境。
4、飼料中定期添加維生素C、免疫多糖、中草藥、微生態制劑等,改善水產動物消化能力,增強抗應激能力與抗病能力。
5、水災后,水體中若有畜禽動物尸體,應盡快組織打撈,選擇遠離居民區、水源、泄洪區等進行深挖填埋無害化處理,避免在水體中腐爛,敗壞水質。
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
安徽省水產產業技術體系
2020年7月24日